invest

如何選擇好的ETF?跟著以下7個步驟輕鬆解決!

市場上有那麼多個ETF,同一個指數有著幾個甚至幾十個同類型ETF。投資者應如何選擇好的ETF?一般而言,投資者可以透過基金背景、規模大小、追蹤誤差、折溢價、費用率等因素篩選出比較好的ETF。

市場上有那麼多個ETF,同一個指數有著幾個甚至幾十個同類型ETF。投資者應如何選擇好的ETF?一般而言,投資者可以透過基金背景、規模大小、追蹤誤差、折溢價、費用率等因素篩選出比較好的ETF。

1. 留意基金背景

在快速增長的ETF行業中,市場上有大量的ETF基金可供選擇。雖然ETF背後負責的基金公司的背景、名氣等與投資回報不一定有關係,但傳統的大型基金公司有長遠的管理經驗,亦有過往投資回報等資料能被查詢,新晉基金公司成立歷史較短,有可能比較缺乏可以查看的過往表現等資料。例如美國市場上第一隻ETF – SPDR標準普爾500指數ETF (NYSEARCA: SPY)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是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道富環球,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SPY能追溯的資料上至1993年。相較近年大熱的美國Ark Invest基金創辦人伍德(Cathie Wood)所管理的ARK系列主動型ETF,雖然在投資回報曾於2020 – 2021年大幅勝過美國標普500指數,但在2022年卻大幅落後,投資者能追溯的基金表現只到2014年(ARKK),難以估計基金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在熊市會表現如何。

2. 查行ETF銷售資料,了解ETF投資目標和政策

買賣ETF前,要先閱讀ETF的簡報、年報等銷售文件,了解其投資目標、歷史表現、過往派發利息、貨幣對沖政策、以及ETF在過往是否能緊貼或跑贏基準指數等資料。

3. 了解是實物還是合成ETF

ETF可以分為實物ETF和合成ETF,實物ETF以投資實體資產追蹤指數,例如按比指數成份股比例購買股票以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而合成ETF則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如Swaps掉期合約及表現掛鈎結構性產品,以複製指數表現。

合成ETF多在新興市場或有投資限制的資產出現,由於難以直接買入相關資產如股票來複製基準指數表現,所以合成ETF基金會透過買賣金融衍生工具或掉期合約來複製指數表現。不過,由於是透過金融衍生工具,投資合成ETF會有額外的風險,若金融衍生工具的發行人出現違約,將有可能波及與其掛鈎的合成ETF價值,投資者務必要留意。

4. 注意內扣成本/總費用率及交易成本

投資ETF前要留意ETF的總費用率,即投資者需付出的費用,如:手續費、保管費、基金管理費,例如SPY目前每年的總費用率是0.0945%,亦需要留意買賣該ETF時要負擔的稅項,以及給券商的佣金。

5. 挑選資產管理規模較大的ETF

投資者亦需要留意ETF的規模大小,一般我們會用資產管理規模(Aseets Under Management, AUM)來衡量基金小大。AUM即基金所投資的資產總市值。一般而言,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越大每日的交易量會越多,流動性亦會越好,買賣差價會因而減小;相反,一些資產管理規模較小的基金,交易量可能會較少,買賣差價亦會更大,增加投資者的買賣成本。

同時,一般ETF追蹤的指數由多個資產組成,例如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ETF就需要買入組成指數的500間美國大型企業股票,若ETF規模太小,有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按比例買進複製指數的成分股票,因而無法完全追蹤指數,造成巨大的追蹤誤差。因此,初學者應從規模較大的ETF著手研究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6. 選擇追蹤差追蹤誤差低的ETF

選ETF的時候,當然要選能用最低的成本完美複製指數表現的ETF,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追蹤差距和追蹤誤差。千萬不要小看一個ETF的追蹤誤差,誤差大會拉低我們的投資回報率的。

Tracking Difference追蹤差距等於一段時間內,ETF和追蹤指數回報率的相差,反映ETF能否緊貼指數回報。

Tracking Error追蹤誤差就是以追蹤差距算出來的Standard Deviation標準差,反映ETF和追蹤指數回報率的相差的波動有多大。

ETF追蹤差距與追蹤誤差越小,代表追蹤效果越好,回報率越貼近指數。這兩個數字一般都能在ETF基金網站上找到。出現追蹤差距與追蹤誤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ETF基金的成本費用、所使用的追蹤工具、操作策略、匯率變動、配息等都會使ETF表現績效偏離指數。

7. 留意折溢價,避免溢價高時買入

每一個ETF都有一個Net Asset Value淨資產價值,簡稱「NAV淨值」,是以一個ETF的總資產減去負債後除以發行股數來計算的,亦可以理解為每一股ETF的實際價值。ETF NAV淨值 = (ETF的總資產 – 總負債) ÷ 發行股數。每一個交易日,ETF基金公司都會公佈這個ETF的淨值是多少。

投資者買賣ETF時需留意ETF的市價(即當下買賣的價格)以及淨值,即折溢價:

  • 當市價 < 淨值,我們會稱之為Discount折讓或折價。
  • 當市價 > 淨值,稱為Premium溢價。

ETF會出現折溢價原因有幾種:

  1. ETF 供需不平衡
    某些產業或品類ETF例如加密貨幣ETF、大宗商品ETF,當ETF所追蹤的資產炒得火熱投資者有可能爭相購買,或市場出現恐慌時爭相拋售,導致市價遠離淨值。
  2. ETF 流動性差
    ETF的規模小或參與買賣的投資者不多的時候,市場上出價的可能只剩下ETF造市商,買賣差價亦可能因此擴大。投資者想購買或出售ETF時,有可能未能在心目中理想的價位買賣。想購買時可能要付出溢價,賣出時要低於淨值出售。
  3. ETF與相關資產交易時間不同
    投資者要留意ETF所持有的相關資產的交易時間,例如在台灣上市的美國ETF,在台灣開盤時,美國市場正在休息或是假日,這時由於ETF造市商無法買賣相關資產來進行對沖,ETF的買賣差價亦可能因此擴大。當然,大部分時候資產管理規模較大,或是相對熱門ETF造市商能全天候對沖的相關資產例如:標準普爾500指數,ETF的買賣差價亦不會差很多。
  4. 交易政策限制
    投資者需要留意所購買的ETF所追蹤的資產有沒有交易政策限制,由於中國A股市場仍未完全開放,香港上市的A股ETF都受RQFII或QFII的額度限制。當額度被用盡時,市場對A股ETF的額外需求有機會令ETF出現溢價。

話雖如此,一般而言基於ETF造市商的套利,令ETF的買賣價格盡量貼近基金資產淨值,大多ETF的折溢價都會接近0%,但投資者依然要留意折溢價,避免溢價高時買入。

相關文章

想了解更多有關ETF的知識?可前往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