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言
隨著疫情爆發許久,許多區域從封城到解封再到封城再解封,人們的生活習慣似乎在這幾年來有很大的轉變,大家開始會思考要避免去賣場百貨人擠人,希望在家也能購物消費。事實上也隨著近年來的科技發展,網路零售業、電子商鋪與快速高效的物流帶動起整個網上購物市場,而就因為網上購物崛起速度之快,一種新型態的金融服務正在快速成長與爆紅,那就是「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
Buy Now Pay Later (BNPL)是一種短期信貸免息分期服務,容許消費者先購物後付款,逾期還款不會有利息,通常於與「先買後付」平台有合作關係的商戶才可使用。消費者一般會於下單時先作首期付款,然後再按既定的日子還款。先買後付服務通常都是免利息,同時不會像信用卡需要事先批核個人信用額。「先買後付」平台於海外已有一定普及程度,Amazon, Ebay等大型商戶於指定市場都有跟「先買後付」平台合作。較受歡迎的海外平台有Affirm、AfterPay、Klarna等。
「先買後付」如何使用?
透過「先買後付」購物過程簡單,與平日用信用卡簽賬的方便程度相差無幾,步驟包括:
- 顧客於「先買後付」平台開設賬戶(通常須上載身份證明文件,以及綁定信用卡、扣賬卡、銀行卡等)
- 顧客前往「先買後付」服務的網店或實體商店購物,結賬時選用「先買後付」付款
- 顧客經「先買後付」平台,支付消費賬單的「首期」,一般為賬單價格的1/3 – 1/4
- 餘下的金額,則分成3至4期賬單,以每兩星期或每月向「先買後付」平台還款
「先買後付」與信用卡分期付款有何分別
「先買後付」與信用卡分期付款,均具備先使未來錢及分期還款的特性,故不少人會將兩者相提並論,其實兩者使用體驗頗有不同:
- 信用卡分期付款服務商為發卡銀行,供款期數可長達60期,利息及手續費視乎銀行而定,部份銀行設3個月免息分期,另設逾期還款費用,交易金額視乎卡主的信用額度,上限通常高過「先買後付」,申請信用卡時,銀行會查閱申請人信貸報告,使用分期付款計劃亦會佔用信用額度
- 先買後付服務商為平台本身,供款期數通常分3至4期付款,多數是免息分期,一般只適用於小額交易,毋須查閱信貸報告,申請及使用均對信貸記錄沒有影響
「先買後付」對消費者有甚麼利弊?
「先買後付」將原本一筆過的簽賬,拆分成分期付款賬單,然後每月還款,好處及壞處包括:
好處
- 靈活周轉:消費者既可馬上買到心頭好,又毋須一次過繳付大筆資金,方便靈活地運作資金。
- 無利息及手續費:只要消費者能準時供款,「先買後付」平台一般不會收取任何利息;相比之下,未必所有銀行均提供免息分期計劃。
- 方便簡易:申請簡單快捷門檻低,沒有信用卡亦可享延遲付款服務
- 不影響信貸記錄:申請及使用「先買後付」手續簡易,平台不會查閱用戶的信貸報告。
壞處
- 「先買後付」只能於指定商店使用
- 分期額度較低,不適合大額簽賬
- 免息分期仍設逾期罰款:雖然「先買後付」一般是讓消費者免息分期付款,但如消費者逾期還款,仍會被服務商徵收財務費用。
對商家的好處
根據「先買後付」服務提供商所聲稱的統計分析的結果,導入「先買後付」服務的商家,訂單量每年會增加 85%,那些曾消費過的老顧客購買量也會增加 20%,所以對商家而言加入的誘因就會是讓消費者更容易去做本來可能不會有的消費,替商家創造更多的額外收入。
一般使用信用卡後,由於帳務處裡需要一段時間,商家不會立即收到該筆款項,且要是有客戶要求退款甚至被詐騙的話,商家也要額外處理信用卡的一些手續問題,但若使用「先買後付」服務,在消費者完成消費的當下,「先買後付」服務提供商就會立即將該筆款項發給商家了,也就是說後續的帳務事宜就都是消費者與「先買後付」服務提供者自己的問題了。
或許是因為「先買後付」服務會在消費成立當下讓商家收到錢,它會需要付出約 3-6% 的傭金,比一般信用卡所抽取的傭金高了不少,不過若真的如統計數據所示,加入後若真的得到了更大的收入,那商家需要付出的傭金看起來似乎就還是很划算的。
「先買後付」平台如何賺錢?
其實「先買後付」平台與信用卡發卡銀行一樣,會向商戶收取交易費用,這些平台向商戶收取的費用一般超過交易額3% – 8%,比主流的信用卡商戶手續費2%還要高。
網店及實體店透過「先買後付」售賣商品,雖然要付出較高交易手續費,但這類平台有助減較顧客作大額消費時的心理負擔,從而提升購物意欲,在疫情肆虐、全球經濟受重創時,這種購物模式確能吸引不少財政緊絀的消費者。
目前市面上幾家「先買後付」服務提供者的商業模式都不太一樣。這裡就舉 Affirm 與 Afterpay 為例,讓大家更瞭解「先買後付」服務提供者可能的獲利來源。
Affirm 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分為兩塊,分別來自使用者與商家,他們會向使用者抽取 0-30% 不等的年化利率,而這個標準取決於用戶的財務和信用狀況,除此之外他們不會再向使用者再收取任何費用,就算遲交也不會有罰金產生;對商家則是每完成一筆交易,從中抽取約 2-4% 的費用作為服務費。
Afterpay 則是完全不考慮使用者的信用狀況,而且用戶使用「先買後付」服務所借的款項也一律不收利息,取而代之的是若使用者未在規定的還款時間內付出對應的金額,就會產生遲交的罰金,這個罰金最高可達當初借款的 25%,也就是說 Afterpay 透過不審核用戶財務狀況的方式,讓一些消費者不小心過度消費沒辦法繳清款項而被罰款,在 2020 年的統計數據,這些遲交帶來的罰金收入高達 5180 萬美金,可以佔到公司全年總營收的 13.25%,真的相當驚人,對商家則是抽取約 3-6% 的費用。
「先買後付」市場規模
美國「先買後付」的龍頭企業Affirm現時旗下員工多達2200名,2021年共處理超過130億美元交易,平台現時有逾20萬名註冊商家,約1300萬名用戶,平均每名消費者每次消費金額達374美元,現時批出的貸款,其中42%是零利息。Affirm估計2021年北美電商市場總值高達9000億美元,其中「先買後付」佔3.8%,到2025年總值會高達15000億美元,「先買後付」佔8.5%
那Affirm如何賺錢?
每次消費者使用Affirm,平台都會向商家收取2%-15%服務費。Affirm平台上的選擇低至50美元至17,500美元都用。消費者可以選擇的還款方案有零利息,每兩星期付款,分四期還款,亦可以選擇月繳,利息由10%-30%,視乎金額同貸款年期,也是從這種貸款,Affirm就可以賺到利息收入。Affirm會將不同的貸款證券化包裝,賣給第三方投資者,從而賺取利潤。
據報導,大約有1億個美國人的信貸評級因為本身的膚色、收入水平等信用公司被評為難以評級,使他們無法受惠於傳統的銀行服務。信用卡公司一般會對消費者事先作一次性的背景調查批出信用額,然後消費者會根據信用額作出消費。Affirm則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億萬個數據點,將消費者每一個消費同貸款作獨立分析,估算出貸款者還款的能力同機會率,這與傳統的信貸紀錄同信貸評級不同,Affirm亦因此能有效降低壞帳率同時以更低的成本賺取更優質的貸款
試想像一位消費者有5000美元信用額,信用卡公司會根據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支出,信貸紀錄等等,黎估計貸款者未來24個月會遲還錢的機會率
相反對於一個500美元耳機,消費者於下單時已經作25%首期付款,「先買後付」公司只需要估計六星期後消費者歸還餘下的375美元貸款的機會率,結果就因為金額細年期短,「先買後付」會有較信用卡公司更低的風險。
風險
「先買後付」是極低息環境下壯大的一種消費模式,極低息政策容許「先買後付」公司以極低成本籌集資金借給消費者。大部分「先買後付」公司沒有銀行牌照,不能吸納存款,因此於將來利率上升的日子,這些「先買後付」公司的借貸成本會因而上升,利潤空間大大減少。
相關資料
- The Buy Now, Pay Later Juggernaut Is About to Be Tested: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2-07-28/klarna-affirm-afterpay-face-scrutiny-over-credit-business
- Buy Now Pay Later business model faces test as rates rise: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buy-now-pay-later-business-model-faces-test-rates-rise-2022-06-10/
- Apple Will Handle Lending Itself With New Pay Later Service: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6-08/apple-will-handle-the-lending-itself-with-new-pay-later-service
- Affirm Investor Presentation (May 2022): https://investors.affirm.com/static-files/719e6ca1-bb24-4417-8345-03501602b34c
- Affirm 2021 Annual Report: https://investors.affirm.com/static-files/6d33b92f-9cc3-4c7b-a7d1-9bda901824a9
- Klarna Investor Presentation (Dec 2021): https://www.klarna.com/assets/sites/15/2022/02/27195418/Klarna-FY21-Investor-Presentation.pdf
- Klarna 2021 Annual Report: https://www.klarna.com/assets/sites/15/2022/03/28054307/Klarna-Bank-AB-Annual-report-2021-EN.pdf
- Klarna 2022 Q1 Results: https://www.klarna.com/assets/sites/15/2022/05/23151554/Klarna-Bank-AB-First-Quarter-Results-2022.pdf